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會員專屬:首購免運+全單95折,滿額送【檸檬大叔】蜂蜜檸檬風味膠囊3入組

沙棘關鍵霜 新品上市!守護您的關鍵時刻

加入LINE好友 領取$50元購物金

蒙古必遊攻略:傳統那達慕、草原生活與自然奇觀

品牌總監 蘿絲小姐/蒙古旅遊

蒙古傳統文化體驗 小小那達慕盛會

每一年觀光客前仆後繼地前往蒙古、最熱門的旅遊時間,正是蒙古國7月初最盛大的傳統盛會-「那達慕」。

 

那達慕是蒙古全國性的傳統節日,每年從7月11日至13日間舉行,同時舉辦三項傳統比賽:賽馬、搏克和射箭。這段期間,蒙古人遵循特殊的儀式和運動規則,穿著傳統裝共同慶祝。大會中貫串著表演藝術、民族美食、手工藝及文化藝術表演如長調、呼麥、舞蹈和馬頭琴表演等。

 

每一年都選在夏季前往蒙古,但也都錯過那達慕的時間。但是!今年特別體驗了當地渡假村MONGOL NAMADIC舉辦的小型的那達慕活動!即使已經是第7次到訪蒙古,但這是第一次,也是最貼近蒙古傳統文化的一次旅遊經驗!

初級「蒙」感旅遊 就從住蒙古包、吃蒙餐開始

前往蒙古旅遊,通常只會會安排少數幾天在烏蘭巴托市區觀光,最可貴是出了城之後的草原長征。

 

在距離烏蘭巴托約30-40公里的外圍,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坐落的渡假村,所謂的渡假村,通常一個一個蒙古包搭建而成,提供住宿、餐食和各式各樣的體驗和表演,非常適合第一次到蒙古旅遊的旅人!

 

很容易就住和食,串起我們對蒙古最深刻的印象,像是住在蒙古包、欣賞蒙古人騎馬射箭、跳蒙古舞、吃全羊大餐等,貼近這樣濃厚的文化感受,在其他旅遊中少有的新鮮體驗。

 

現在的渡假村,住宿和飲食條件都已經非常符合現代人的需求,甚至有些蒙古包裡都還直接附設浴廁!

這次到訪的MONGOL NAMADIC渡假村,常態節目中細細演繹了蒙古人傳統游牧生活,遷徙、蒙古包的格局甚至是家庭中角色的分配和日常,讓遊客看到最具蒙古味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。像是蒙古包的拆卸、遷徙過程、如何釀酒、蒙古曲風呼麥和長調的藝術等。

 

而今年的7-8月更在特定日期,加碼舉辦了數場小型那達慕活動,讓沒看機會參與那達慕的各國旅人都能大飽眼福,親身感受濃郁的文化底蘊。

一進到園區,迎賓場面就能看到蒙古大人、小孩穿著蒙古川統服飾,騎著馬、駱駝、氂牛來迎接。「馬」在蒙古草原最普遍常見的大型動物,往北部、西部較冷的區域就能看到氂牛,而位處中部、南部雨量較少的戈壁地形能見到駱駝。多元性的交通工具,也顯示了蒙古地大物博、地貌多元的獨特性。

 

不愧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,最小的孩子甚至才5歲就已經能駕馭比他身高高出2倍的馬匹了!蒙古小哥告訴我們,草原牧民家的孩子,剛會走路就學會騎馬,再大一點就要幫忙家裡出去放牧,騎著馬趕羊是真正傳統牧民的樣子。

遊牧民族的智慧,廣漠草原的獨特生活

進到蒙古包,能看見在草原生存的智慧。蒙古包的大小由「哈那」的個數決定。哈那指的是蒙古包圍牆支架,最常見的蒙古包大概是6~8哈那組成,蒙古包搭建坐北朝南,包門朝南,早晨日出南方光線和溫暖從入口透進,同時防止寒冷北風直貫而入。蒙古包的最大優點是容易拆裝,方便搬遷。4哈那的蒙古包只要4個男人花15分鐘就能收拾完畢,啟程移動,而一頂蒙古包只需一隻雙峰駱駝就可以運走,兩三個小時就能搭蓋起來。

 

蒙古傳統遊牧民族的搬家遷徙過程非常有趣,幾年前,我也曾蒙古的西北部親眼看見正在遷徙移動的牧民家,所有的家當層層疊疊裝成一簍一簍,遷移的時候,一般用牛車或駱駝馱運,人們騎著馬移動,如果有數十數百隻牲畜,就跟著大隊伍一起前進。每當啟程出發時,慈祥的母親總會向遠行的孩子揚灑牛奶,祝福他們一路平安。

蒙古人的飲食大多以肉食與奶製品為主,廣闊的大草原上,他們將賴以維生的牲畜,極致運用在生活中。毛皮作為保暖衣物,也會做成各式各樣的包袋,盛裝乾糧,遠行放牧;牛奶可以釀造成零食,也可以發酵成酒;牛角可作為茶杯;牛肉可以曬成肉乾長期保存食用;羊肉作為招待貴賓的上等大餐。蒙古的羊肉烹調方式非常簡單,保有羊肉最原始的口味,沒有過多的調料,嚼勁很足,味道不腥,跟台灣熱炒羊肉有很大的不同,來到蒙古也一定要品嘗的當地口味。

 

歷史的脈絡都是一個民族的生活細節點點串起的,在課本上讀到的也往往只能呈現某個角度的樣貌,靠著想像拼湊對一個民族的想像,而這樣近距離體驗時,才感覺文化的迷人之處,是到訪蒙古極具價值的一環。

非物質文化遺產-舞蹈、音樂處處蘊含民族特色

蒙古民族的音樂與舞蹈也極具特色和代表性。蒙古舞中,還是有分不同的舞種,但多以肩膀和臀部為主。搭配的民族音樂,悍健有力,富有草原奔放的濃濃氣息。蒙古舞的的舞感呈現很鮮明,動作都很大器,我想是因為舞台就是草原,要襯起大地之美,那動作相對要豪放奔騰了,舉手投足間也都能看到蒙古生活的縮影。

另一個最有特色的是,非物質文化遺產 -「呼麥」、「長調」與「馬頭琴演奏」。「長調」的特點是大量使用裝飾音和假聲,綿長悠遠旋律、豐富的節奏變化、極為寬廣的音域;「呼麥」是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,在同一時間唱出兩個以上聲部;而搭配「馬頭琴」,更能襯出廣漠大地的浩瀚,極為豐富迷人的音樂饗宴就此展開,坐在蒙古包裡,仔細聆聽,沉浸其中,一下是馬群狂奔的磅砣,一下彷彿又有氂牛低鳴節奏,歡騰熱鬧的氛圍令人難忘。

讓全蒙都瘋狂熱愛的摔跤運動-搏克

展現巧勁和力量美的「搏克」是蒙古式摔跤,是草原民族的傳統競技,搏克手上身穿用皮革製成的紅色或藍色短袖無領緊身夾克,前襟敞開露出胸部,下身穿緊身紅色或者藍色短褲。比賽前,選手的教練會先吟頌悠揚激情的讚歌,選手再跳著模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,將頭上的帽子交給教練。

 

每一位搏克手,都有一頂帽子,而帽子也象徵著搏克手的戰績,兩兩為一組互相競爭,透過一次次淘汰勝出。比賽中在僵持不下之際,教練會拍打自己選手的臀部以示加油打氣。我們在場邊看得緊張刺激,高矮胖瘦並非搏克致勝的關鍵,除了先天條件,還是有搏克的巧勁和出手的時機,觀賽時下注哪位選手勝出也是很大的樂趣。

一輪比賽結束,輸者必須從贏者的手臂下穿過,贏者會繞行國旗一圈,並拿起現場的小零時分送給場邊的觀眾。有趣的是,冠軍出爐後,當天的旅客中,我竟然成了冠軍搏克選手的頒獎人,莫名尷尬又是有趣的體驗。

手眼並用的傳統遊戲-骰骨

蒙古四大傳統之一的遊戲 -「射羊骰骨」,要在一定的距離要射到箱子上的羊骰才算得分。在蒙古也是具有正式規則的比賽制度,從鄉鎮選手、省會選手一路比賽至國家級的選手,而從選手的帽子上橫條刺繡,也能看出高手的地位。

 

當天現場的選手,其中有2位已是國家級選手,在射擲過程中的快、狠、準也是很具震撼的,看似單調且直線型的競賽,不知不覺也讓人能駐足很久,他們瞄射時的專注程度太酷了!當時我也學了一下,才發現手眼並用的技巧其實相當困難,手指也很難施力,到底要怎麼才能又準、又超大力的正中目標,真的考驗了眼力和手力!

很多朋友常常對我說,也想來蒙古旅遊,想看看草原風光,想吃烤全羊,或是想騎馬。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想像的蒙古旅遊方式,但真正想讓人到訪一處的原因是什麼呢?

 

在這麼多次往返蒙古後,我想是蒙古民族背後深厚的草原文化,廣闊的大地孕育出的日常生活和舞蹈音樂,緊密相連,即使現在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,科技發達,從社群上好像就能無遠弗屆,某些時候會覺得世界變得很相似。但在蒙古,歷史傳統無法抹滅的魅力底蘊依舊深刻,有別於旅程中追尋美食美景,這是在一趟旅行中給予旅人最特別的禮物。